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为首批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立项建设院校,学校前身为1958年8月创办的“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
此次紫金奖第四届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该校一群热爱设计、充满梦想的新生代设计力量,秉持“为设计赋能,为生活添彩”的理念,创作了120多件作品参展。
服装设计学院的蒋晨阳和张序设计的这组服装作品,灵感来源于汪曾祺《人间草木》中的一句 “人间草木深,我心桃花源”。
在她们看来,只要心灵美好,看到的任何事物都是美好的,因此身边的生活废弃物也可以成为一道风景。她们选择用面料延续植物的生命,从而倡导可持续的环保理念。
“通过草木染的形式来进行面料的表达,我们选择了棉麻、真丝这样的天然织物,利用像艾草、栀子等天然染料进行敲拓染、扎染等,服装中真丝鞘的通透和棉麻的质朴形成对比,给人一种内敛却不失低调的感觉。”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蒋晨阳告诉记者。
桃花坞年画是江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心瑞和小伙伴们以大运河城市文化内涵为基础,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以桃花坞年画为创作灵感,设计出了一组充满喜庆氛围的文化创意衍生产品。
“将桃花坞木刻年画里面的元素与2023年的生肖兔相结合,将非遗IP形象带入到大运河的文创衍生品中。希望作品‘桃兔送礼’能给大家带来一份快乐和喜悦。”李心瑞说。
积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承载着很多人的儿时记忆。这组玻璃艺术品呈现出了积木的形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绪、想法,动手堆叠出一组独一无二的造型装饰。
“前期要去建模制作,然后进行不同的组合。采用了吹制工艺,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复用纯手工制作完成。第一次造型可能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进行两次到三次的反复制作,才能达到我们的造型要求。”该校手工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玻璃艺术方向副教授王义锋告诉记者。
此次参展的作品中不乏充满未来科技感的产品设计。这件看起来个性又炫酷的作品出自首饰专业的李科同学之手,他选取了灯笼鱼的形态,通过绘图建模结合3D打印技术和电镀工艺进行制作,打造了一个非传统的首饰造型,传达了他对未来首饰设计的一些思考。
在李科看来,希望它不仅能够成为一个可穿戴的装置,也可以成为一个艺术摆件。“这次展览给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专业技能的平台,设计改变生活,也激发了我们对未来生活的畅想。”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培养“德艺双馨、心灵手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的目标,构建服务型专业教学体系,深化“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积极为地方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
学校致力于苏州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保护、传承,被命名为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在往届紫金奖·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中,曾荣获最佳展品奖、最具人气奖以及最佳组织奖等。
“大学生是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的一个重要群体。我们学校作为一个文化艺术类的特色鲜明的高校,对紫金奖高度重视,每年都会有意识地组织创作,有意识地推出一些优秀的精品佳作去参加评比。通过评选,展示我们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创作的能力水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为他们后来的就业创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范卫东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