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立足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开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征程,决胜“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向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大学目标稳步迈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学校党委紧紧围绕党对教育事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坚持党建引领,科学谋划,系统实施,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融合发展,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2019年学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在“武书连中国高职高专文化艺术大类排行榜”位列榜首;2023年在“金平果”高职专业群综合竞争力评价数据及高职专业排行榜中位列文化艺术大类榜首,在“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自2019年以来,学校共取得48类143项国家级标志性成果,其中36类119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为全面展示学校五年来的办学成就,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好经验,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使命感、责任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第四党代会的胜利召开,我们特别推出了“奋发有为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专栏。
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思想引领铸魂聚力。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三进”工作。书记校长带头上好“新生第一课”,领导班子成员讲好《形势与政策》课,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三全育人”案例入选教育厅优秀案例。

思想教育走深走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态化,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金奖2项,“挑战杯”国家级金奖1项;江苏省“挑战杯”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项,江苏省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江苏省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2项。获江苏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

招生就业供需两旺。扎实做好招生就业工作,生源质量位列同批次省内高职院校前列。开展访企拓岗,推动高质量就业,五年来为社会输送毕业生9000余人,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专业对口率达70%。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学校、全省高校招生考试宣传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全省唯一高职院)、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

拓宽学生成才通道。完善艺术设计专业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职普融通有序推进,搭建“4+0”“3+2”“3+3”人才培养立交桥,多元化办学体系不断形成,专业布局持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获批的8个贯通培养项目累计培养学生1140人,含本科生1049人,其中31人攻读国内外硕士学位。
师资队伍持续优化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五年来,引培教授、博士高层次人才48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0%,博士比例从5.3% 提升至10.5%。“双师型”专业课教师217人,占比94%。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双创博士”1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5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6人。5人次获“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

组建多元师资团队。新增能工巧匠、工艺美术大师、知名艺术家45人,获聘省产业教授20人。获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全国文化艺术大类唯一基地);获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各1个;教师获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项,江苏省技能大赛一等奖3人;成为首批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和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单位,江苏省职教“双师型”教师团队文化艺术类协作组组长单位。


专业内涵稳步增强
提升专业与区域文创产业匹配度。对标文化创意设计重点产业链,完善专业结构,提升专业集聚效应,实现专业动态调整。优势发展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1个、优先发展省高水平专业群3个、特色发展校级专业群2个,新增文化创意与策划等专业5个,高职专科备案专业达30个。

牵头制定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牵头制定职业教育文化艺术大类艺术设计类一体化专业目录51个,完成国家教学标准制(修)订9项,参与“老挝国家职业标准共建项目”,编撰“家具设计与制造”(高职)专业教学标准。“抽纱刺绣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入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计划》项目。

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建设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3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8门;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认定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省级规划教材、重点教材12部;立项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建设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产学研实力明显提升。立项并完成各级各类课题31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12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8篇、SCI论文10篇、EI论文7篇。2021年,在国内文科高校发表CSSCI论文排名中,学校位列高职高专类榜单全国第二、江苏第一。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原产地物产百科》《工艺美术卷》词条,出版《中国工艺美术全集·技艺卷》等专著66本。举办个人展览36次,作品获各类奖项2072项,7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3件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获专利授权475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转化率为64%。

社会服务能力日趋提高。与文化部等共建“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项目”等实践创新项目4个,在贵州、雄安新区、江苏盐城等地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实践与研发基地15个,帮扶中西部高职院校6所。实施“中国非遗研培项目”40期,培训各类手艺人5万余人,开展技术服务1000余次,研发产品2000余件,实施产教融合项目200余项。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校企协同设计企业学院”入选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性培育项目,学校获批省市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2个,获评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雷山县麻料村振兴”项目入选全国高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并在第3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获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