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入黔调研 深化东西协作拓宽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路
2023-05-16 14:02   党委宣传部

“真没想到,我也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手艺人变成了讲故事的银匠,让更多人喜欢上苗族银饰,还为家乡带来了收入!”近日,贵州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苗祖艺术空间”正式揭牌,现场,苏州工 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调研团成员不远千里前来“捧场”,让80后非遗传承人潘仕学十分激动。

麻料村位于雷山县西江镇东北部, 村民世代以银饰加工为生,是远近闻名 的“银匠村”。过去,由于地处深山、交 通不便,麻料村银匠收入微薄,难以维持生计,很多人不得不弃业外出务工, 村寨里一度只留下老人和孩子。

 2016年5月,在有关部门支持和指导下,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省文化厅合作共建“传统工艺贵州 工作站”。依托工作站,苏州工艺美院积极开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简称“研培计 划”),重点开班培训贵州等西部省市的传统工艺传承人群,提高传承人群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促其“强基础、 拓眼界、增学养”,使他们能够“学艺谋 生,传艺致富”。潘仕学是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第27期非遗扶贫带头人研修班学员,如今,他和该校2013级 毕业生邰金文共同创办企业“苗祖艺术 空间”,将小小的银饰发展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走出了一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

“一日研修,终身帮扶。学员们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遇到哪些难题?还需要哪些提升?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非遗’产业发展上还需要注意什么?这些是我 们这次调研的重点方向。”苏州工艺美院党委书记范卫东介绍,学校长期致力于“非遗”技艺的创新转化,学校师生和非遗传承人一对一结对,通过让一批批 手艺人来校学习培训,为其带去新的理念。这次调研,团员们详细了解了企业 创办历程、产品研发、产品销售等情况,调研团对企业的发展思路、产品定位和销售方式再次给予指导。

调研团还来到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走进化屋移民新村、村民赵玉学家、 苗绣扶贫工坊,深入了解了化屋村脱贫攻坚的历程,当地苗绣传统技艺、产业现状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等发展情况,并实地调研了化屋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等工作。在这期间,他们还回访了该校第35期贵州传统工艺创新创意应用研修学员杨文丽。

“研修学习使自己有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加强创新,让传统与时尚相结合,不断开发新的苗绣产品,带领村民持续增收。”杨文丽介绍,化屋村村民以苗族为主,苗族服饰、绣 品、蜡染等民族特色鲜明,她将传承 发展好民族技艺,让化屋苗绣越走越远。调研团表示,将鼓励更多师生走进化屋村,助力文化传承创新,助推当地产业发展。 在为期4天的调研过程中,大家除了走村入户,还走进当地高校。自 2013年与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一对一”“手拉手”结对帮扶以来,苏州工艺美院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智力帮扶、人才帮扶、产业帮扶等方面持续发力,为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

调研团前往该校实地考察了师生“非遗+ 文创”产品展示厅、合作大师博物馆、黔承世锦创客空间、黔粹传人银匠工坊等,调研了乡村振兴、教育扶贫、产业扶 贫等相关工作。在苏州工艺美院的帮扶下,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师资力量得到有效增强,师生创新创意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全面加速。双方表示,将进一步深入交流,加强校校融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携手共创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 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范卫东表示,学校将深入开展 好主题教育,以调研开路,坚持“走出去”“开眼界”“闯新路”,通过调查研究,为学校发展提供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动,切实把学习调研成果转化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的实际成效。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宣传处